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遗项目 > 传统音乐  > 详细页面

鄂温克族民歌(鄂温克族叙事民歌)

来源:国家民委文宣司组织编写 2017年12月05日 阅读量:

  鄂温克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境内的呼伦贝尔盟的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额尔古纳旗、鄂伦春自治旗、布特哈旗及黑龙江省讷河县等地区。“鄂温克”是民族的自称,其意为“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

  鄂温克族民间音乐可分为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萨满音乐和器乐音乐等四种。其中民间歌曲最为主要,反映了鄂温克民族的经济生活和劳动生产及与自然的斗争等内容。鄂温克族有自己本民族语言,但是没有文字,因此在历史长河中他们以叙事民歌记录了历史,并以此来传承着本民族的历史文化。

  鄂温克人生活在森林中,与森林和草原及群兽之间形成了一种亲密和谐的关系,并以这些生产生活及人文环境作为题材,创作了很多富有哲理性的歌曲。叙事民歌《母鹿之歌》是一部经典之作。该叙事歌曲产生于古老的狩猎文化时期,充分体现了鄂温克人最为原始的环保意识的经典之作。歌曲中记述了在在遥远的狩猎时代,有个叫“呼尔迪”的鄂温克族猎人,在一次打猎时射中了一只母鹿“呼木哈”,母鹿带伤奔跑,有着丰富的狩猎经验的猎人跟踪母鹿的足迹找到了它,却看到了令人心酸的场面:奄奄一息的母鹿在努力安慰和嘱咐小鹿。尤其善良母鹿和天真的小鹿之间催人泪下的对话,更是让猎人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已,并且带上一种沉重的负罪感。正是这种负罪感使人类深深忏悔,从而造就了禁猎有孕或带幼崽的动物的习俗观念,最终产生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这首长篇叙事民歌,充分体现着鄂温克人对自然、对生命无与伦比的理解和尊重,凝聚着古老狩猎民族的诚信、善良、智慧的民族精神及人格魅力。

  长篇叙事民歌《母鹿之歌》歌曲旋律带着浓郁原始风格,富有鄂温克族游牧民歌的舒缓、优美、纯朴的特点,旋律如泣如诉,感人至极。以人类的情感和拟人化的方式,通过动物母子之间生死离别的一段对话,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生态平衡、珍爱生命的意义。在鄂温克民族中类似《母鹿之歌》的长篇叙事民歌非常丰富,表现了鄂温克人的精神世界。2008年鄂温克民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编号:Ⅱ-106

类别: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

参考资料: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组织编写《国家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解》,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