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遗项目 > 传统曲艺  > 详细页面

哈萨克族铁尔麦

来源:国家民委文宣司组织编写 2017年11月30日 阅读量:

  “铁尔麦”,哈萨克族语言,含有“精选”、“集粹”之意,是一种从哈萨克族的谚语、格言、诗歌或其他文艺作品中,撷取其精华,再配上曲调演唱的曲艺,因为它的唱词有鲜明的哲理和智慧,所以人们也称其为“劝喻歌”。是哈萨克族最早出现的一种曲艺形式,主要流传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犁、塔城、阿勒泰)及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等哈萨克族聚居区。

  哈萨克族铁尔麦的艺人们用精练、通俗、优美的语言,为英雄人物唱赞歌,宣扬公正无私的优良品德,总结生活经验,揭示生活哲理和人生深奥的哲理,从而起到说教、劝导、嘲讽等社会作用。“铁尔麦”往往通过一个简单易懂的比喻来揭示一个深邃的哲理,使人们可以从中得到明辨是非和规范道德的一些启示。唱词短小精悍,生动幽默。而它通俗的大众化语言,以及巧妙的比喻,合理地夸张,鲜明的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更显示了哈萨克族人民的智慧,也反映出哈萨克族人的历史过程、生活经验,以及思想意识和性格特征。

  “铁尔麦”篇幅短小精悍,艺术形式简练,寓意深刻,语言通俗,托物寄情,借事喻理,形象鲜明,生动感人,表现人民生活斗争和社会实践的经验,富有趣味。有以歌唱为主的“铁尔麦”,有以叙事为主的“铁尔麦”。根据演唱的内容,“铁尔麦”可分为传记性、哲理性、说教性和答辩性等类型。

  演唱“铁尔麦”的曲调源于民歌,简洁明快,保留了哈萨克民歌原生态的牧歌特色,质朴通俗、热情奔放。它的曲调分为一曲多用和单曲独词两种类型。演唱多种不同内容的唱词,采用一曲多用的曲调;而单曲独词的曲调,是为特定的铁尔麦词而创编的曲调,既可以独立演唱,亦可穿插运用。根据唱词的结构、内容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来选取不同的曲调。歌唱的旋律也随着丰富的内容,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唱出凄楚的故事情节,则曲调抒情悠扬,沉稳抑郁;而表现激昂欢腾的内容,曲调的节奏就会快速。

  “紧弹松唱”是艺人演唱的突出特点。艺人弹起冬不拉而自唱,多彩多变、振奋人心的序曲,情节生动、内涵丰富的主体内容,以快慢有致的歌唱和冬不拉的伴奏,使表达技巧细腻多样,歌唱优美动人。“铁尔麦”在哈萨克族的文化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铁尔麦”不但可自弹自唱,也可由乐队伴奏,男女老少都能参加到表演的行列中。

  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哈萨克族人随着审美需求的变化,对“铁尔麦”的艺术形式愈来愈淡漠,知名艺人相继去世,后继乏人,“铁尔麦”面临危机。为了摆脱这种窘境,国家很重视对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和研究,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申报,经国家批准,哈萨克族铁尔麦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疆尼勒克县文体局干部阿里甫斯拜,被推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铁尔麦”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哈萨克族曲艺铁尔麦的传承人—阿里甫斯拜

哈萨克族姑娘自弹自唱铁尔麦(实拍)

编号:Ⅴ-96

类别:传统曲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参考资料: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组织编写《国家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解》,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5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