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东疆吐鲁番地区、南疆的喀什地区出产一种土陶制品,历史悠久,大约在两千多前,丝绸之路开通之后,手口相传,流传至今。维吾尔族人民,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智慧,利用造物主馈赠的陶土历经两千多年,不断创新,制造出小到碗碟,大到陶缸的制品。
维吾尔族人爱种花卉,使用的花盆、花缸。这些花盆、花缸土陶器叫“素陶器”。在维吾尔族日常生活中,用的还有粮缸和储物缸,过去照明用油灯,盛放食物和饮料的各种罐,以及碗、盘、碟、小盆等,都着以彩釉美化,这叫“釉陶”。
维吾尔族使用的土陶器中还有许多各种壶型器物,造型独特,形制多样、色彩艳丽,大都用彩釉装饰得五彩缤纷,颇具鲜明的阿拉伯风格。这是维吾尔族制作土陶器的技艺趋于成熟的表现。
吐鲁番维吾尔族土陶器以各种造型的壶见长。近代吐鲁番维吾尔族土陶器中的壶型器物上的压花、刻花十分精美,彩釉陶盘和陶罐大都用彩釉装饰得五彩缤纷,以净壶为代表的壶形器皿在造型上有明显的阿拉伯风格。
喀什市的土陶,粘土是制陶的主要原料。用这种粘土制陶,不经任何加工,不添加配料,以水和泥制成器皿状,再涂以不同颜色,烧成光泽美观的生活用品。喀什土陶的制作者,把艺术灵性注入了陶壶中,出现了千姿百态的人性感,或婀娜秀丽,或雍容富态,或淳朴敦厚,或挺拔刚健。凝结着维吾尔族人民的才智和对美的追求。
英吉沙县也是维吾尔族制陶的重要地区,产品造型精美、古朴,具有典型的维吾尔风格。英吉沙的土陶分为素陶和琉璃陶两类,都以黄泥制坯,素陶是直接烧制的,琉璃陶则成坯施釉后再烧,因釉料有铝、黑铁渣、石英石、红土等不同成分,故烧成后有深绿、浅绿、棕色、白色、土黄、土红、奶黄等颜色。其制品远销南疆各地。
社会经济在发展,土陶器在人们的生活中渐渐走远。如吐鲁番土陶制品已从百种减到数种,花色由繁变简。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喀什市、和英吉沙县申报,于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土陶(实拍)
土陶烧制(网)
编号:Ⅷ-6
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吉沙县、喀什市、吐鲁番地区、新疆建设兵团
参考资料: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组织编写《国家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解》,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