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遗资讯  > 详细页面

非遗教学活动走进咸丰“打陀螺”传承基地

来源:中新网 作者:谢一琼 杜迪纳 2022年04月02日 阅读量:

  近日,“武陵山(鄂西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遗‘六进’之进校园”非遗教学活动——打陀螺走进咸丰县非遗打陀螺传承基地(咸丰县民族中学),让同学们了解“打陀螺”的发展历史、技巧、技能特点等内容,体验非遗乐趣,营造良好的非遗传承氛围。

  “左手拿陀螺,右手拿鞭绳,左手的大拇指按住鞭绳顶端,按顺时针方向把绳子绕在陀螺的中间……”教学老师一边进行打陀螺教学,一边示范。通过“认识陀螺——学打陀螺——巧打陀螺”为主线,让学生掌握绕、放、抽陀螺的技术及方法。孩子们认真学习揣摩,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直观、深入的了解。

  据悉,打陀螺早期是流行于咸丰县民间的一种民俗娱乐健身的游戏,大多为青少年玩耍。陀螺为木制的圆锥形,上大下尖,玩耍时将尖头着地,以绳绕螺身,然后旋转放开鞭绳,使陀螺在地上旋转;有的也用手直接旋转陀螺,待陀螺着地,以绳抽之,使之旋转。由于其群众基础深厚,深得民众喜爱,2018年入选第六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现渐已发展成一种全民健身的体育项目。

  近年来,咸丰县打陀螺运动项目得到健康发展,县内中小学校在体育课中专门开设陀螺培训课,让学生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同时,还为积极培养陀螺后备人才打下了基础。同时,咸丰县文化馆(咸丰县非遗中心)不断加强陀螺场地建设,2019年“咸丰县非遗打陀螺传承基地”在县民族中学挂牌成立。(完)

  作者:谢一琼 杜迪纳

  资料来源:中新网湖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