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民族工作作出部署的重要会议。改革开放以来,每当民族工作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时,中央总会及时召开会议,对民族工作进行研究部署。
一、民族工作的重要里程碑
1992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具有特殊的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民族工作领域进行了拨乱反正,民族工作回到了正确的发展轨道。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上的反动势力利用一些国家在民族政策上的错误和在民族工作上的失误,极力煽动民族分裂主义,第三次世界民族主义浪潮兴起。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我国的民族关系也面临严峻考验。在此重大历史关头,中央审时度势,经研究决定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民族工作,并把会议名称确定为“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携手前进”。会议在肯定成就、总结经验的同时,分析了当时民族工作的形势,确定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和主要任务。这次会议对于正确应对第三次世界民族主义浪潮的影响,特别是因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影响,进一步加强各民族大团结,动员各族人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携手奋斗,起到了重要作用,开创了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方式来确立各个历史阶段民族工作指导原则与重大决策部署的先例。
在即将迈入新世纪的1999年,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构想,新中国成立50周年前夕,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再次召开。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会议第一次系统、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五项主要任务,吹响了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号角。
2005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正值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会议带来三个历史性突破。一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民族工作的第一个“决定”,是指导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二是国务院出台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若干规定》,这是国家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第一个行政法规。三是国务院审议通过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制定实施了兴边富民行动“十一五”规划、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
二、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阐述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认识
2014年,以“凝聚民族大团结力量,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共同奋斗”为主题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阐述了民族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认识,作出了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新要求。
一是阐明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和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强调全党要准确把握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二是阐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科学内涵,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三是阐明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强调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做到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坚持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四是阐明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强调要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五是阐明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思路,强调要做好“四个方面、八个重点”的工作;六是阐明民族工作中解决好物质方面问题和精神方面问题的关系,强调要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七是阐明我国进入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活跃期的历史趋势,强调要让城市更好地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八是阐明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
国家民委主编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认为,这八个问题涵盖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所有重大方面,体现了历史和现实的映照、国内和国际的对比、方向和道路的把握、制度和法律的原则、政策和实践的重点,构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会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
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研究人员认为,适时召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历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研究什么问题、作出什么决定、出台什么政策,对此后一段时间的民族工作,对坚持和完善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对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每一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民族工作历史上都是一次重要的里程碑。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