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工作 > 民族团结进步  > 详细页面

滇藏线上最美的“卓玛”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吴硕累 文/图 2018年11月20日 阅读量:

年过七旬的阿妈已坚持19年清扫、修补马路。

  “啊,卓玛,啊,卓玛/草原上的姑娘卓玛拉……”她和《卓玛》歌中唱到的卓玛一样,是青藏高原上一朵永不凋谢的格桑花。

  “卓玛”是藏族女性常用的名字,它的意思是“仙女”。而在我的心中,她便是滇藏线上最美的“卓玛”。

  前不久,我又一次走滇藏线进藏,发现5年了,“卓玛”依然坚守在那里。她十分精瘦,脸颊干瘪,眼窝深陷,牙齿泛黄,还掉了几颗。她穿着色彩鲜艳的藏族服装,能听懂一些汉语,还会生硬地说几句汉话。

  5年前,我从香格里拉来到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只为一睹中国四大神山之一——梅里雪山的风姿。那天,我们怀着对梅里雪山的好奇与崇敬,不顾道路艰险,在热心人的帮助和指引下,一路奔波、劳累,最后终于在深夜,才跌跌撞撞地到达德钦县城。

  为了看日照金山的壮观景象,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我们就从德钦县城出发,驱车赶往梅里雪山。

  车子在坑坑洼洼的山道上拐了几个弯,梅里雪山隐约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它像一把利剑直插云霄。我们忍不住大声惊呼:“哇,太美了!”

  我们继续开车前行了几分钟,晨曦中,看见一个人影,佝偻着身子,握着一把锄头在路中间挖着什么。车子到了那人的面前,我们才看清楚,原来是一位60多岁的藏族女性。她的身旁堆放着一堆沙石,还有一只撮箕。她正用锄头填补路上的一个大坑。此时,我握着方向盘的双手,随着心灵震颤起来。

  我赶紧打开车门下去,感激地握着她的手,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对她说:“谢谢您,阿妈!这么早您就来修补路了,谢谢!谢谢!”她欣慰地笑了笑,额头上渗出了汗珠。“昨天,就有几辆车的轮胎陷在这里扎烂了!”她一边用生硬的汉语告诉我,一边比划着。随行的朋友们纷纷掏出面值20元、50元、100元的钱给她,可是她不要。我们再三感谢,谢谢她做的好事,她才收下50元钱。

  太阳出来了,一道阳光洒下,洁白的梅里雪峰霎时变得金灿灿的,壮丽无比。看着看着,它变成了补路的“卓玛”阿妈那张可爱的脸,正笑眯眯地看着我。

  后来,我还多次听经常跑滇藏线的司机说,好多年了,这个老人都在那一带修补、清扫路面。

  今年8月,我计划自驾游去西藏。出发前我就想,会不会在梅里雪山前再次见到那位老人。到了德钦县城的那天晚上,天公不作美,下了一夜的雨。清早起来,天依然灰蒙蒙的,还飘着小雨。唉,看来,这回日照金山是看不到了。

  匆匆地吃过早餐,我们就上路了。快到梅里雪山了,只见道路塌方处,有一个老人正弓腰握着一把大扫把在清扫路面的落石和沙子。是她!她果然在这里!我心里一阵激动。到了她身旁,我立刻打开车窗:“扎西德勒,阿妈!”她抬起头,向我挥挥手,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

  过了塌方处,我把车子停在一个安全的地方,简单地向同行的朋友们介绍了这位“卓玛”阿妈的故事。朋友们一听,都下车去看她,随意地和她聊聊天。

  一个朋友问她:“你今年多大年纪了?”

  “73岁。”她说。

  “你每天都在这里清扫吗?”

  “是的,天天都在,天天都扫。下雨下雪、天阴天晴都扫。”

  “你扫了多少年了?”

  “19年。以前,这条路是土路、弹石路。路上有一个一个的坑。我不光扫路,还要把坑填上。”

  “太不容易了,老人家!”朋友们一边说,一边向她翘起大拇指。

  “卓玛”开心地笑了,笑得无比灿烂。与她道别时,我们无以表达对她的崇敬之情,只能给她一点钱,以这种最笨拙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敬意。

  汽车在进藏的路上奔驰,每遇到一个坑,我的眼前就浮现出“卓玛”阿妈的面容,我就会在心里默念一句“扎西德勒!”有时,我还会情不自禁地高唱起来:“你有一个花的名字/美丽姑娘卓玛拉/你有一个花的笑容/美丽姑娘卓玛拉/你像一杯甘甜的美酒/醉了太阳,醉了月亮/你像一支悠扬的牧歌/美了雪山,美了草原/啊,卓玛/草原上的格桑花……”

  

来源:中国民族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