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贵州分库 > 贵阳非遗 > 非遗项目  > 详细页面

赖氏酱酒酿造技艺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2019年11月05日 阅读量:

  贵阳市“赖永初”酒业的厂房内,正在酝酿一种传承了近百年的大曲酱香型白酒,而它的原酒生产车间远在200多公里外的茅台镇。

  茅台镇地处群山环绕的赤水河边,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高温高湿的气候特征,富含微生物的大气环境,使得当地人自古以来形成了酿酒、饮酒的风俗习惯。

  赖氏酱酒的酿造历史可追溯到民国十八年(1929年),赖永初经营着“恒兴酒厂”(原名“衡昌酒厂”),在其师傅杨文佑的酿酒技艺之上,加以优化、提升,独创了“赖茅”的酿造技艺和秘方。

  赖世强,赖氏酱酒酿造技艺的传承人,遵循其父赖永初的遗愿,于1982年重建“恒兴酒厂”,按照祖传的工艺精心酿制,使得赖氏酱酒再次飘香。

  赖亚飞细致的聆听着父亲关于选料的经验。制酒的原料选取本地特产的“红缨子"糯高粱,色泽呈红褐色,颗粒饱满。酱酒,酱香型白酒,亦称茅香型,是中国白酒的香型之一。其制作工艺遵循端午踩曲、重阳投料、一年一个生产周期。

  曲定酒型,曲优酒好,制曲是酱酒生产的关键。曲药以小麦为原料,先将小麦粉碎,加水搅拌,再放入长40厘米,宽30厘米的铝框中。

  踩成四周紧实,中间松散的曲块,利于收边,便于发酵。

  一年的制曲从端午开始,高温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将曲块放入制曲车间的谷草中,称作“装仓”。高温制曲,水分和温度一旦适宜,小麦中的各种成分产生微妙的反应,四十天后“撤仓”,曲胚干透,色泽金黄。此时的曲药已成为一种糖化发酵剂,是酿酒发酵的原动力。

  每年重阳,茅台镇都会举办隆重的祭水大典,感恩天地,祈愿丰收。而后开始一年制酒周期中最重要的环节,“下沙”。

  粉碎高粱,比例达到百分之二十便可进入润粮的工序。1750斤高粱,加入17桶100摄氏度的开水浸润。六至八小时后,未粉碎的高粱颗粒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打开蒸汽阀门,200米外的锅炉为酿酒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蒸汽从动力车间通过管道进入甑子,用簸箕将高粱层层铺洒,围边、封甑,静待时间。

  130分钟后,取出高粱,摊晾至25摄氏度左右,而后洒尾酒、加曲药便可收堆发酵。三至五天后,粮堆自然升温成熟,放进窖池。开始第一轮的发酵。下窖一个月后,取出按比例加入新的高粱,称作“糙沙”。下沙和糙沙结束,正式进入取酒的工序。

  传承至今,赖氏酱酒仍遵循着两次投料,九次蒸馏,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的传统酿酒工艺。父辈们传承的任何一个规矩和经验,都经得起时间的验证。

  均匀、疏松、见气铺粮是蒸馏的关键,封甑后迅速出酒。一轮次酒,味道酸涩。七轮次酒,略带苦味。中间三、四、五次出酒,酒质最好,最为纯净。

  刚烤出的酒,口感刺激,需经过长时间的贮存。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后,酒的口感会变得醇和、柔顺,酱香也更加突出。

  而后取不同轮次、不同香型、不同酒龄的基酒进行勾品。生沙、窖底、窖面称作调味酒,只需少许便会影响酒的口感。一看、二闻、三品是赖世强教给女儿赖丹丹的调酒方法,但想要调制出优质的白酒,需要天赋更离不开长年的经验积累。

  2011年3月,“赖氏酱酒酿造技艺”的产品“赖永初”牌酒,获得国家“中华老字号”称号。

  精益独到的赖氏酱酒酿造技艺,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思维方式,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更见证着中华民族酿酒业的源远流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