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源网资料(废弃) > 民族地区 > 概况  > 详细页面

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布拉格 2017年10月16日 阅读量:

【地理位置】

  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北部,介于北纬36°44′00″~39°05′18″、东经98°5′00″~102°41′03″之间。东南与大通、互助、湟中、湟源县接壤;西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天峻县毗连;南与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隔青海湖相望;北与甘肃省的天祝、山丹、民乐、肃南县为邻。全州东西长413.45千米,南北宽261.41千米。土地总面积34068.44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71%。

【历史沿革】

  海北州历史悠久,多处发现的卡约文化、辛店文化遗址证明,早在3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在西汉时期,今海北州为西羌故地。汉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在今海晏县设置西海郡。两汉时,有名的胡羌道和羌中道已经形成,成为丝绸之路的辅道。胡羌道穿越今门源县和今祁连县,东晋法显和尚西行求经,即经此道。隋炀帝西征吐谷浑时,由湟水谷地西行,沿长宁谷西北行,越达坂山,经门源、祁连,穿大斗拔谷(今扁都沟),到达张掖。羌中道穿越今海晏、刚察县,南朝僧人昙无竭,北魏僧人宋云等,都由此道入西域转往天竺。南北朝和隋朝时,今海北州为鲜卑族、吐谷浑所据。唐代,属吐蕃王朝管辖。宋朝时,为角厮啰地方政权辖区。元代,归宣政院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管辖。明末,为蒙古族麦力干的游牧地。清雍正二年(1724年)以前,为厄鲁特蒙古各部的游牧地。雍正三年,门源设立大通卫,属西宁府辖治。乾隆九年(1744年),移大通卫于今大通县城关镇。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卫为县,门源为大通县属地。民国六年(1917年),海晏属湟源县和都兰理事辖治。民国十八年(1929年)设置门源县。刚察为都兰理事辖区,由青海省辖治。民国26年(1937年)设海晏设治局。刚察为省政府直辖。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由门源县析置祁连设治局。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海晏设县。

  1949年9月12日,门源县解放。11月下旬,海北州全境获得解放。1950年10月30日成立海晏区行政委员会,隶属湟源县。1953年11月23日成立祁连县人民政府。1952年7月24日成立中共刚察区工作委员会。1953年12月3日成立刚察县人民政府,隶属省人民政府。1953年12月31日成立海北藏族自治区,辖门源、海晏、祁连、刚察4县。1955年5月20日改自治区为自治州至今。州府驻地原在门源县浩门镇,199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搬迁至海晏县西海镇(原国营221厂),海拔3100米,距西宁104千米。

【行政区划】

  1953年12月31日,成立海北藏族自治区。1955年5月20日,改自治区为自治州。州府驻地原在门源县浩门镇,199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搬迁至海晏县西海镇(原国营221厂),海拔3100米,距西宁104千米。

  2013年,自治州辖门源回族自治县、海晏县、祁连县、刚察县和青海湖农场,全州有11个镇、19个乡、214个村民委员会(77个牧业村民委员会)、13个社区。

  门源回族自治县共有4个镇、8个乡、109个村民委员会、7个社区,各乡镇是浩门镇、东川镇、泉口镇、青石嘴镇;仙米乡、珠固乡、北山乡、阴田乡、麻莲乡、西滩乡、苏吉滩乡、皇城蒙古族乡。

  祁连县共有3个镇、4个乡、45个村民委员会、2个社区,各乡镇是八宝镇、峨堡镇、默勒镇;阿柔乡、扎麻什乡、野牛沟乡、央隆乡。

  刚察县共有2个镇、3个乡、31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区,各乡镇是沙柳河镇、哈尔盖镇、伊克乌兰乡、吉尔孟乡、泉吉乡。

  海晏县共有2个镇、4个乡、29个村民委员会、3个社区,各乡镇是西海镇、三角城镇;金滩乡、青海湖乡、哈勒景蒙古族乡、甘子河乡。

  青海湖农场为州属国营农场。

【民族与人口】

  海北州是多民族地区。2013年底,共有 25个民族,总人口292617人。总人口在8000人以上的民族有:汉族98455人,占总人口的33.65%;回族95083人,占总人口的32.49%;藏族72766人,占总人口的24.87%;蒙古族15560人,占总人口的5.32%;土族8958人,占总人口的3.06%;其他民族1795人,有撒拉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布依族、壮族、朝鲜族、满族、瑶族、土家族、哈萨克族、畲族、高山族、东乡族、羌族、保安族、裕固族、黎族、侗族、傣族,占总人口的0.61%。全州总人口中,藏族分布最广。回族主要分布在门源县和祁连县。蒙古族主要分布在祁连县、海晏县、门源县。土族人口主要分布在门源县。撒拉族人口的90%分布在祁连。

【地形地貌】

  祁连山系地处中国地势第三台阶,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高原西缘。海北州地处祁连山中部地带,最高海拔5287米,最低海拔2180米,海拔超过3000米的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85%以上。从地貌成因看,有构造地貌、流水地貌,风成地貌和冰川地貌;从地貌形态看,有川谷、盆地、丘陵、低山、中山和高山。根据海北地势特点全州分为三个地貌区:1.祁连山高原地貌区,包括祁连县全部和刚察、海晏县大通山分水岭以北广大地区,面积16965.86平方千米,占海北州土地总面积的49.8%。该地貌区呈“四山夹四盆”的形势,走廊南山与托勒山之间,形成黑河、八宝河断陷盆地,黑河、八宝河流贯其中;托勒山和托勒南山、大通山之间形成托勒断陷盆地和默勒凹陷盆地,托勒河、默勒河 (即大通河)流贯其中。2.青海湖北部滨湖地貌区,是我国著名青海湖内陆盆地的一部分,包括海晏、刚察县大通山分水岭以南、青海湖以北及湟水上游谷地,面积9937.26平方千米,占海北州土地总面积的29.17%,该区北高南低,北部为高山区,中部为低山丘陵地,南部为湖滨平原及湟水谷地,区内布哈河、吉尔孟河、乌哈阿兰河、沙柳河、哈尔盖河、甘子河是青海湖湖水的重要补给来源。3.浩门河河谷地貌区,包括门源县全部,面积7165.32平方千米,占海北州土地总面积的21.03%。西北部为景阳岭,北部为冷龙岭,南部为达板山,两条山脉之间,为第四纪分布广泛而沉积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西北低山五陵广布,东部为深山峡谷区,浩门河水由西北向东南流贯其中。州内地貌特点是地势高,骨架明显,类型多样,整个高原浩翰无垠,气势雄伟磅礴。

【冰川】

  海北州境内冰川面积达371.71平方千米,冰川储量130.44亿立方米。冰川是河水和农牧业生产用水主要补给来源。祁连山冰川是青海省主要冰川,在托勒山、走廊南山、托勒南山、冷龙岭等主要山体上都有分布。据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资料,祁连山系共有冰川面积1334.7平方千米,冰川储量615.49亿立方米,州境内冰川面积占整个祁连山系冰川面积27%,冰川储量占21.20%。由于冰川影响,对高山水分的调节,河流的补给及气候、气温、地温、冻土都产生极大的影响。

【气候特征】

  海北州气候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其特点:寒冷期长,温凉期短,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多夜雨和大风。年平均气温 -2.4℃~1.4℃,最高气温33.3℃,最低气温-36.3℃。年平均降水量426.8毫米,最高降水量479.4毫米,最低降水量341.1毫米。年日照时数2517.6~2995.3小时。年均辐射量每平方米5210.2MJ~6568.3MJ。无绝对无霜期。

【土地资源】

  海北州土地总面积34068.44平方千米,农、林、牧各业用地面积为481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94.24%。由于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太阳辐射强度大,日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大,有利于油菜、青稞、马铃薯、蔬菜等种植业的发展。农业以粮油为主,2010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8.91万亩,比1990年的61.11万亩增长29.13%。其中:水浇地14.39万亩,浅山地25.57万亩,脑山地38.7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18.45万亩,总产量41532吨;油菜播种面积42.46万亩,总产量39480吨;青饲料播种面积17.28万亩,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0.72万亩。粮油草经种植比例为23.4:53.8:21.9:0.9。耕地主要集中在门源县地区,其次是祁连县黑河河谷地区。

【矿产资源】

  自治州地域辽阔,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产品种多、储量较大。已探明黑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产、黄金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可燃性矿产品种达30种。主要矿产品种有:黑色金属铁、锰、铬,有色金属铜、铅、锌,贵重金属金、银、铂,非金属矿产主要是煤。煤炭、石棉、沙金是自治州矿产资源开发的优势品种,具有产地多、储量大、质量好、易开采的特点。已探明煤炭储量为26亿吨,石棉2000万吨,沙金4830.80公斤。

【风能资源】

  祁连山区风能分布与风速大小相对应,在海拔高、风速大的地方风能比较大。全州各地年有效风能密度在100~150瓦/平方米之间。其中刚察、海晏县环湖滩地,祁连县托勒滩、沙龙滩等地形开阔地方以及各地山间峡谷出口处,一般为150瓦/平方米以上。海晏县城附近和野牛沟乡一带为110~130瓦/平方米。祁连东部和门源县最小,一般配为100瓦/平方米。平均风速大于3米/秒以上地区,就有开发利用价值。广大山区盛行山谷风,环湖地区盛行海风。海北州风能资源丰富,全州大于或等于3米/秒风速持续时间在3000~5500小时,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全州风能资源南部大于北部,西部大于东部。刚察、海晏县环湖地区,祁连县西部托勒、野牛沟地区风能资源较丰富,祁连、刚察、海晏县大通河上游木里盆地、祁连县八宝盆地、门源盆地和东部大通河峡谷地区,风能资源较贫乏。

【水力资源】

  海北州蕴藏有极为丰富的水利资源,地表水年流量58.2亿立方米,人均流量20600立方米。海拔最大高差3000米,水流湍急,自然落差大。外流水系和内陆水系水电理论蕴藏约148.38万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水电装机容量近73万千瓦,占理论蕴藏量的49.20%。

【草场资源】

  海北州有辽阔的天然牧场,畜牧业较发达。共有天然草场面积397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7.73%,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3492万亩,占草场面积的87.92%,冬春草场1740万亩、夏季草场1752万亩。草场计五大类(高寒干草原草场、山地干草原草场、草原荒漠草场、高寒草甸草场、附带草场),高寒草甸草场类是全州草场的精华,面积3026.53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76.2%。平均每亩产鲜草143.05公斤。

【森林资源】

  海北州森林面积765.2万亩,森林覆盖率15.20%。其中,有林地面积82.24万亩,占森林面积的10.74%;疏林地2.63万亩,占森林面积的0.34%;灌木林地680.33万亩,占森林面积的88.91%;全州木材蓄积量432.21万立方米。林地主要分布在祁连县黑河和门源县大通河中下游峡谷地区。生长云杉、杨树、圆柏、桦树、油松等树木。八宝、扎麻什、黄藏寺林区为云杉原始森林;珠固、仙米、芒扎林区为云杉次生林,全林区地属国有水源涵养林。

【动植物资源】

  海北州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在深山峡谷和林海栖息的珍禽异兽有:鹿、麝、豹、熊、猞猁、野牛、野驴、旱獭、黄羊、盘羊、岩羊、蓝马鸡、雪鸡、天鹅、鱼鸥、棕头鸥、斑头雁、鸬鹚等30余种。驰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每年春末有数万只候鸟上岛繁衍生息、传宗接代,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中药资源丰富,不仅种类多,而且储量大。已被采集利用的有:鹿茸、大黄、冬青、秦艽、红景天、白芍、枸杞子、冬虫夏草、雪莲、手掌参、柴胡、黄芪、党参、羌活、麻黄、沙棘等300余种。祁连县的“黄蘑菇”,门源县的“人参果”等誉满全国。

【太阳能资源】

  海北州大气中尘埃和水汽含量少,空气洁净,气候干燥,降雨量少,云量少,日照充足,是太阳辐射值最高地区。全州各地日照时数每天在8小时以上,年日照时数大于2600小时以上的地区点80%,其中以刚察、海晏环湖滩地、丘陵地区和祁连托勒、野牛沟滩地等地,可达3000小时以上;门源地区的孔家庄、玉龙滩最少,约在2400小时左右。年辐射总量达6×105焦耳/平方米的地区占90%以上。根据日照数和接受太阳辐射能多少分为五个等级。全州为一级和二级。一级地区全年日照时数2800~3000小时,二级地区全年日照时数2200~3000小时,相当于每平方米燃烧标准煤400~450公斤热量。全州太阳能分布总趋势是西南高、东北低。太阳能在时间上的颁布一般是夏季多、冬季少。最大值在5~7月份,最小值在11月至翌年1月。

【旅游资源】

  海北旅游资源富集,有湖泊、沙漠、雪山、林海、峡谷、岛屿等独特的高原自然景观和其它一些人文景观,有汉代以来的古建筑群和遗址24处;有闻名遐迩的青海湖及鸟岛胃奇峰叠翠的祁连、门源仙米山水风光及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沙岛、金银滩草原、门源百里花海(图为大冬树山垭口。位于海北市祁连县,海拔4120米)。

  

参考资料:海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